时隔40年土壤修复再迎利好,9只个股涨停,京蓝科技开年涨幅逾60%「环保周评榜」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悦 徐芸茜 北京报道
截至本周五(2月18日)收盘,时隔环保板块涨跌幅为3.46%,年土上证指涨跌幅为0.8%,壤修深证成指涨跌幅为1.78%,复再创业板指涨跌幅为2.93%。环保板块表现强劲整体跑赢大盘,且板块内9只个股触及涨停。
个股方面,《华夏时报》记者根据同花顺相关数据梳理发现,本周环保板块内共有100只股票上涨,其中表现较好的分别是建工修复(25.50%)、启迪环境(21.13%)和冠中生态(20.44%),涨幅均超过了20%,涨幅超过10%的个股有11只;下跌的股票共24只,整体跌幅较小,分别是京蓝科技(-16.10%)、顺控发展(-8.57%)和北清环能(-6.42%)。
政策方面,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的通知》(下称“《通知》”),决定自2022年起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利用四年时间全面查清农用地土壤质量家底;将全面查明查清我国土壤类型及分布规律、土壤资源现状及变化趋势,真实准确掌握土壤质量、性状和利用状况等基础数据。
土壤普查催化环保股走强
2月16日盘后,国务院宣布将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而如今距离上一次全国土壤普查已经过去了37年,此前的两次全国土壤普查分别是在1958年-1960年、1979年-1985年。
此次《通知》明确了普查的对象为全国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农用地和部分未利用地的土壤。其中,林地、草地重点调查与食物生产相关的土地,未利用地重点调查与可开垦耕地资源相关的土地,如盐碱地等。
而普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立地条件普查,包括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等;性状普查,包括有机质、酸碱度、养分情况以及颜色、质地等物理、化学性状;类型普查,包括不同成土母质、不同气候条件、不同地形地貌、不同利用状况下土壤类型的核实与补充完善等;利用状况普查,包括灌排设施情况、植物生长情况、种植制度等基础信息,以及肥料、农药、农膜等投入品使用情况。
据了解,此次普查将为期四年,2022年完成普查技术、规范、物资等准备,开展全国性试点;2023-2024年全面铺开普查,并形成阶段性成果;2025年开展普查数据审核、成果汇总、验收与总结,全面完成普查任务。
受利好消息刺激,2月17日的环保板块强势拉升,截至当日收盘,冠中生态、建工修复“20cm”涨停,倍杰特涨近14%,京蓝科技、启迪环境、绿茵生态、博天环境、钱江水利、绿茵生态、雪迪龙、海天股份等涨停,板块内共·105只个股上涨。
事实上,在利好消息传出后,互动平台上有关土壤修复的提问骤然增多,目前已有多家上市公司回应相关影响。
岭南股份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下属的环境检测中心已通过CNAS认证,可以开展土壤、地表水、植物等近百项指标的检测。公司还具备部分土壤修复技术,在农田重金属污染治理方面拥有从源头控制、过程管控及终端达标的3M阻控技术;农田重金属治理中,拥有保证粮食达标的技术体系;在盐碱地改良及整理利用方面,拥有土壤微生态管理技术和暗管排盐技术等。
而永清环保也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声称,基于公司的检测和场调调查能力,曾参与过重点企业用地调查等国家项目。公司非常希望有机会为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贡献永清力量。
京蓝科技20天10板
本周内,京蓝科技的涨跌幅为-16.10%,且周内波动幅度较大。京蓝科技2 月 14 日、 15 日连续 2 个交易日收盘价格跌幅偏离值累计超过 20%,跌幅分别为10.04%、9.47%;而17日,京蓝科技于上午 9:40涨停,截至收盘打开涨停8次。18日,京蓝科技涨跌幅为-7.52%,收盘价为4.43元/股。当日该股主力资金净流出1.94亿元,主力净量(dde大单净额/流通股)为-5.16%,资金大幅流出,主动卖出明显多于主动买入。与此同时,当日换手率较高,主力抛售的嫌疑较大。
事实上,今年以来京蓝科技的涨幅已经达到60.51%,近20个交易日内已收获10个涨停板。京蓝科技的此番上涨最早开始于1月17日,随即一周内强势收获4个涨停板,并于1月27日、28日连续两日上演“地天板”走势,而2月9日、10日、11日再次收获三个涨停。
据了解,京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智慧生态运营服务、清洁能源服务综合在内的生态环保业务。主要产品有节水灌溉、基础建设、市政园林、地产园林、土壤修复、清洁能源、产品销售、运营维护、技术服务,而土壤修复运营服务业务占其营业收入的78.57%。
数据显示,京蓝科技春2021年归母净利润预计亏损7.5亿元至13.5亿元。对于预亏原因,京蓝科技表示,土壤修复业务行业政策变化导致子公司中科鼎实项目观测期大幅延长,项目结算及回款推迟,且能源、材料等价格上涨对公司净利润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另一方面,报告期内,公司计提各项减值损失预计5亿元左右。
此前,京蓝科技在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前三季度均处于亏损状态,分别亏损达10.37亿元、23.55亿元和3.44亿元。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本文地址:http://berlin.engwrite.com/html/13d5499932.html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