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大市场下的双碳机遇:建立统一规则,融合是必然路径「博鳌时间」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智 博鳌报道
近期,我国提出要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全国在这个背景下,统大统规双碳面临着怎样的市场双碳新机遇?
德勤中国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主管合伙人谢安在回答《华夏时报》记者提问时表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机遇建立径博间概念需要从碳金融等领域不断地研究和理解。
“我个人的则融理解,把原来割裂的合必领域打通,更便于资金的然路流动,包括成本、全国收益的传递。碳本身是一个非常好的媒介,比如,碳和货币一样,是一个相对来说可量化、可比较的重要指标;比如说碳排放权的交易市场,如果我们把石化行业的排放和煤电企业的排放,以及水泥企业的排放打通,就会形成更大的市场,这种市场不仅可以用货币来打通,也适合用碳这样的关键指标来打通。”谢安表示。
而在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马骏看来,全国统一大市场有几个纬度,区域间的市场分割必须要打破,让空间上形成统一碳市场。
“举个例子,过去我们的绿色债券有不同的标准,实际上是分割成三个不同的市场,最近人民银行就搞了一个新的绿债标准,把原来几种不同的标准统一起来。这就是具体的在绿色领域当中一个强化市场统一性的案例。”马骏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他还注意到,现在各个地方也在做自己的标准,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绿色市场的分割。这有一定的原因,有一些是长期性的,有一些因为能力比较强,允许做一些试点。不过,到了一定的阶段,市场要打破壁垒,建立统一、流动性而且高效的市场。
在行业内人士看来,要克服这一状况,需要转换思维把危机变成机遇,通过国家和企业之间的联合与合作来打造新的市场,从而能够帮助各地以及各企业实现技术突破。
去年国务院国发2021的15号文,就是面向全球的国家级绿色交易所,这对于北京绿色交易所是一个非常大的鼓舞。
据北京绿色交易所董事长王乃祥介绍,当前,绿交所正在建设绿色项目库,就是为绿色投融资对接平台的服务,未来可以入库的企业以及项目能够和银行的信贷、绿色产品投融资以及绿色资产的支持工具进行有效服务。
事实上,双碳大背景下,我国正迎来新的绿色机遇。
到去年年底,中国的绿色信贷的余额为16万亿,这是全球最大的数字,我国有全球最大的信贷市场,绿色债券累计发行量过去6年约2万亿,绿色债券余额排名全球第二,从这两个领域来讲,中国的绿色金融全球领先。
估算未来30年在碳中和的背景下,将有487万亿的绿色低碳投资需求,这是银行、保险、股权投资等领域的机会。不过,挑战也有很多。
“现阶段各方对于碳中和、零碳发展谈得很多,但简单有效的措施却太少,或者说缺乏‘知行合一’。”远大科技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张跃表示,践行碳中和理念各方都可获得实际利益,但仍有待从理念到高效行动的转变。
在马骏看来,转型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很多中小型的钢铁、煤炭、电力、水泥、石化等这些企业都不知道怎么转型。
因此,马骏表示,要做好转型金融的体系,必须要建立一套体系,包括比较明确的对转型活动的界定标准,比较明确的披露要求,要有金融工具来支持转型的金融活动,还需要一些政策来激励金融机构提供更多的金融融资。当然转型过程当中会面临很多社会问题,比如说煤电企业一转型可能就会裁员,裁员导致的社会问题怎么解决,需要对转型过程当中产生的负面社会影响有预案。
“作为能源首先是安全可靠,第二是绿色低碳,第三是经济高效,这个三角形要解决好。解决好他们的平衡问题、和谐统一问题,这个方案就是对绿色发展、绿色转型最大的社会价值。”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海良表示。
据国家电网副总经理庞骁刚介绍,由于我国总的能源消费量是全球最大的,且由于工业化正在进程中,目前能耗水平还是偏高的,因此,现在整个国家正在做统一的布置安排。一方面安全保供,另一方面是发力科技创新,在确保能源安全的前提下,坚定不移地实现双碳目标,打通当前堵点。
“融合发展是我们走向能源转型、实现双碳目标进程中必然选择的路径。各个品种的能源之间要融合发展,能源领域和用能领域也要融合发展。实现双碳目标第一不可能一蹴而就,这是一个艰苦努力的过程,也是一个长期努力的过程,绝对不能各自为战,必须深度融合、优化组合。” 国家能源局总工程师向海平表示。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