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陶瓷溯源破局:科技赋能让文物“活起来”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敬 张智 北京摄影报道
假如文物能够“活起来”,古陶那么,瓷溯考古研究、源破海关缉私、局科技赋司法鉴定等方面面临的文物多个难题将迎刃而解。
近年来,活起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古陶发展,大数据、瓷溯云计算融合正被运用到各行各业。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我国更是首次把文物大数据的采集及利用纳入规划纲要:提出分类采集梳理文化遗产数据,建设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科技化文物保护。文物数字化呼之欲出。
4月6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科技考古实验室携手北京壹据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壹据技术”)合作开发的一套古陶瓷溯源在线分析系统通过评审专家结项论证。《华夏时报》记者在结项论证现场看到,来自全国各地多位考古研究院、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专家经过质询、论证等程序后,在项目结项意见上签字通过。
据了解,该系统收集了大量的数据,覆盖了广泛地域的窑址,目前已经形成包括100多处从唐代到明清的知名窑址,采集了近百万条陶瓷主微量元素数据的古陶瓷釉面成分大数据库。同时,壹据技术经过多年自主研发的古陶瓷智能检测程序结合手持式XRF也正式迭代亮相,并已与国内多家文物保护机构展开全方位合作。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与大数据、算法结合,安全、准确地对文物‘验明正身’,是文物数字化的第一关,科技赋能最终为的是让文物‘活起来’。”壹据技术总经理陈俊华对记者称。
西北工业大学遗产研究院2023年就试用了这套系统,院长程圩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颇为感叹:“以前就是靠专家把脉,进行断代和鉴真,有一定的主观性,也很难做到批量;现在使用这个便携式仪器,不但可以做到科学准确度高,还检测快捷,一分钟就能出结果。”在他看来,赋予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新质生产力,是未来的趋势。
古陶瓷有了“DNA”
目前,很多文博单位文物藏品多来源于发掘、采集、收购、拨交、交换、捐赠、旧藏等渠道,以上来源方式除发掘以外,其他渠道来源的文物都亟须通过大数据技术进行科技认证。
让文物“活起来”首先需要鉴定确认是不是文物,伴随着科技进步,科技检测因为缺少参照标本及大数据分析,权威性也受到质疑;而且对文物要进行无损检测则对科技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
“我们2019年和壹据技术合作了这个项目,初衷就是用大数据为古陶瓷产地溯源。”据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崔剑锋介绍,2020年,用壹据技术的设备去景德镇做米黄釉的产地溯源,效果不错;那时数据库里有40个窑口数据,现在增加到了110多个窑口,数据库已非常庞大。
在结项意见里的表述则是:“形成了真正意义的大数据规模。”
山西大学考古文博院教授王小蒙表示:2018年前后她在陕西工作时,壹据技术曾带着他们的仪器来到陕西银沟遗址,一开始也有点怀疑,因为作古陶瓷测试分析机构很多,不知道它的长处在什么地方;所以当时先拿出了一些确定的耀州窑瓷器进行检测,结果吻合,又拿了不同产地的瓷器,检测结果都很靠谱,后来就签订了合作协议。
据壹据技术专业技术人员介绍,壹据手持式XRF古陶瓷智能检测系统,即X射线荧光光谱仪(X-ray Fluorescence Spectrometer,简称:XRF光谱仪),是一种快速的、非破坏式的物质检测方法;X射线荧光是用高能量X射线或伽玛射线撞击材料时激发出的次级X射线,这种现象被广泛用于元素分析和化学分析,特别是在古陶瓷,金属,文物和艺术品的调查和研究,通过数字化大数据、智能云计算在线分析,可快速解决古陶瓷的窑口及断代,具有无损检测、便携、快速、参考数据链条完整、检测准确率98%以上等特点,为田野考古、墓葬、沉船、生活遗址、博物馆征集、文物缉私等古陶瓷年代及窑口断代提供证据。
“我们的算法是经过海量的数据,且不断在优化,目的就是减少系统的误判率,增加准确率;每检测一件瓷器,报告都有参考标本,这个标本必须和检测物吻合度98%以上,才能确认它是真的。”陈俊华介绍称。
为确保系统在采集检测文物成分时的结果可以保持高度一致,壹据技术会采用校准补偿算法确保不同设备测量同一样本时得到的成分数据均保持在准确计算分析范围内,不会因系统硬件老化导致测量结果偏差。
目前,壹据技术具有多种类标本库,数据库等多项优势,将使古陶瓷鉴定更科学、公正,更具公信力,或将引领古陶瓷检测鉴定行业变革。对此,程圩表示:“如果每个窑址的古陶瓷相当于一个大家族,那这个家族就会有不一样的DNA,每件瓷器上有不同的指纹,以此来进行定位,而不是主观去判断,准确率将大大提升。”
让文物“活起来”
当前,我国古陶瓷文物大量流失的主要原因是出境海关、码头、车站以及快递物流等领域缺乏专职在岗人员,更缺少科技检测设备。工作人员无辨别真假业务能力,在出境监察执行过程中无判断依据,只能放行。
在程圩看来,海关缉私领域在科技检测的加持下,可实现快速、批量对古陶瓷文物进行检测。不止于此,“为高校科研也插上一个科技翅膀,我们遗产院深度合作后,产生了很多成果,我们很多老师,就采用这样一个技术和系统,给相关的瓷器进行鉴定更新,也写了很多的文章。同时,这对文物爱好者和收藏者也是一个利好,可以依靠科学手段去伪存真。”他说。
记者翻阅结项意见看到:“该数据库对于考古发掘的遗址、墓葬、沉船等出土(水)瓷器产地溯源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对于解决一些窑口存疑的瓷器以及窑口特征缺失的瓷器残片的产地判断可起到重要的作用”“基于该数据库开发的古陶瓷产地溯源在线分析系统,在一些关键方法上有突破,可通过现场分析,快速在线判断瓷器窑口。实现了无损、原位、在线的智能分析功能,在瓷器无损检测和产地溯源研究方面达到国内外领先水平,在瓷器鉴定等研究方面的实际应用价值非常强”。
对此,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副院长韩建武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我们单位来说,想快速运用这个系统,因为有大量的司法鉴定需要做,现在作伪手段太高了,而司法鉴定24小时之内必须出报告。”
“我们是先合作再使用,陕西省文物鉴定中心每年有5万多件鉴定工作量,这个系统的设备便携,只有5斤重,随时可以带到现场,无损检测后一分钟基本上就能出结果,况且窑口还比较丰富。”韩建武称。
据了解,目前,壹据技术XRF手持仪已在北京金中都遗址、上海长江口岸二号遗址、陕西省富平银钩遗址等重要考古遗址。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责任编辑:人类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