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年经济成绩单“出炉”,传递出哪些信号?
新华社上海3月18日电(记者杜康)国家统计局18日发布的出炉数据显示,今年前2个月,开年我国经济运行延续回升向好态势,经济起步平稳。成绩消费、单传递出投资、信号出口、出炉生产等经济数据表现亮眼。开年这些指标传递出哪些信号?经济来看看专家的解读。

在山东港口日照港,成绩货轮停泊集装箱码头装卸作业(1月10日摄,单传递出无人机照片)。信号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
工业生产“开门红” 消费数据稳中有升
从生产端来看,出炉2024年工业生产“开门红”。开年“1至2月份,经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较去年12月加快0.2个百分点,显示开年以来工业增长比较强劲。”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
从增长面看,超过9成的行业、超过6成的产品同比实现了增长。分结构看,消费品生产改善是重要推动因素。1至2月份,规模以上消费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7%,比上年12月份加快4.4个百分点。
从需求端来看,我国消费数据整体表现与结构表现均积极改善。今年1至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5%。对此,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副所长、策略首席分析师王胜表示,数据“高于市场预期”。
今年前两个月,尤其是春节期间,外出就餐、走亲访友、旅游出行、文化娱乐等服务消费更加活跃,服务消费持续升温。各地积极创新消费场景,打造文娱旅游等新消费增长点。
“从结构上看,限额以下商品零售、限额以上可选品、餐饮收入均明显改善,居民消费向节假日集中,消费整体稳健修复。”王胜说。

在位于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的山东国创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对风电轮毂进行喷涂作业(1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
投资增速超预期 新动能新优势不断培育
1至2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4.2%,“整体结构上呈现出制造业投资持续强劲,地产投资降幅收窄,基建投资继续发力,服务业投资明显改善的格局。”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表示。
当前,中国制造业正处在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的重要关口期。推动制造业加速向高端迈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
2024年开年,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向好。1至2月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比上年12月份加快1.1个百分点;我国高技术产业投资和制造业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分别增长9.4%和15.1%,保持较快增速。
随着2023年四季度增发的万亿国债逐步形成实物工作量、加强民间投资项目融资支持和要素保障政策落实落地,以及重点领域投资力度加大,对投资平稳增长将发挥支撑作用。“特别是民间投资信心和意愿有望进一步恢复,对我国全年稳增长目标的实现产生积极作用。”曾刚说。

消费者在江苏省无锡市一家超市里选购蔬菜(3月9日摄)。新华社发(还月亮摄)
CPI转涨就业稳定 经济持续向好基础不断巩固
“物价、就业数据一直是市场关注的两大类指标。”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党委书记朱启贵表示。去年以来,中国物价持续低位运行,引发了一些人对中国陷入通货紧缩的担忧。此次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当前中国物价保持温和上涨态势。今年1至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持平,其中1月份下降0.8%,2月份上涨0.7%;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明显回升,同比上涨0.8%。
工业生产加快、服务业增势较好带动就业总体稳定。1至2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3%,低于2023年同期。
“总的来看,1至2月份,随着各项宏观政策发力显效,国民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但也要看到,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国内有效需求不足问题犹存,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基础还需巩固。”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表示,下阶段,要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不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来源:新华社
- ·7月内受古能源煤价钱环比略涨0.05%
- ·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2023|快讯
- ·一天三条铁路开工!铁路建设投资“决战”四季度
- ·通胀压力警报解除?10月CPI增长2.1%,PPI由升转降
- ·后绝市场背上借是背下?
- ·个人养老金元年:从顶层设计到落地实施,跑出加速度|2022中国经济年报
- ·全球PMI持续下降,外需不振或对我国出口产生冲击|快讯
- ·A股463家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总市值突破26万亿元,长期投资价值凸显
- ·能源煤走势为甚么自力于小大宗商品
- ·解码3.9%:新兴消费动力最足,新能源汽车一骑绝尘
- ·3.9%!三季度经济明显回升,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逾20%|快讯
- ·企业订单排到2027年!欧洲缺“气”推涨天然气运输船订单飙升
- ·少协保供再减码!短一补三变短一奖十!
- ·迎峰度冬用能高峰期即将来临,多地发改委对港口煤炭企业开展专项调查
- ·解码3.9%:新兴消费动力最足,新能源汽车一骑绝尘
- ·雄安这五年:4000亿元投资、45万亩秀林、6万人喜迁新居,“千年大计”徐徐展开
